收藏到: Del.icio.us Google书签 Digg Live Bookmark Technorati Furl Yahoo书签 Faceboo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博拉网 POCO网摘 添加到饭否 QQ书签 Digbuzz我挖网 QQ书签 更多 Bookmark and Share

2009年4月2日星期四

测试 --- 背后的英雄,流程的改进

昨天又一次感受了测试人员的悲哀。

系统一有问题,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测试人员。昨天领导关心的一个产品发现了一个bug(应该说是没有实现高农恩),就在追问:这个系统怎么测试的?测试人员平时都在干什么?当系统正常运行,甚至运行尚可的时候,都是业务设计人员、系统设计人员、开发人员的功劳,这个时候测试人员就退居2线了,甚至于退居N线了,在考评、奖励上都得不到倾斜,一旦有问题,测试人员就首当其冲,当然不让承担责任。--- 昨天的问题确实是测试中的失误,现在的问题不仅是测试的问题,昨天同样发生部署人员没有按照开发流程出的部署流程操作,造成系统的故障。这些问题累计起来,看上去问题不少,虽说都是可以避免的,但造成了对测试效果的下降,使领导对测试的成果带来怀疑。

还好昨天说了一句:有问题都是测试人员的问题,但测试人员已经发现、已经排除了多少个bug有谁知道。领导也默认接受,为测试人员稍微平反了一下。

但是从这句话中,也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误。

测试人员排查了多少个bug,为什么不能让领导知道?如果领导知道每周测试人员测试了多少个系统、测试了多少个版本、发现了多少个bug,能够让测试的工作有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数字,从一个侧面、一个系统的角度来体现测试人员的工作量,这个比口头的交流更有说服力 (这个不代表测试的工作不能改进)。

当领导不能发现某项工作的工作量时候:也是需要我们把问题和领导说明白,说清楚,领导也是需要交流、需要培训的,尤其是一项对于他看来很简单,当其实工作量非常非常大,或者涉及面很广、时间拖得很长的时候:

1.譬如目前网站的修改工作,一直以为也就几个页面,弄一下也就几个小时,工作量大一些的也就2,3天的时间; 其实修改牵涉到多个部门共同工作,弄一个会员专区,从开始到结束,用了1个多月,而整个过程中,开发人员开发的只有不到1周的时间,其他的时间都用在业务部门设计、美工美化、外网系统人员部署上面,不把这些时间统计清楚,清一色的算在开发上,说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,实在是真不知道怎么说了;

2.譬如目前开发的信息流项目:这个正在让测试人员把信息流的功能点用脑图的方式全部列出来---本来测试就要对这么多功能点进行测试的,做一个脑图,将功能精简一下给领导看,说明说明工作量。主要使用到这个系统的其他部门的人员目前也已经参与到培训、客户化测试阶段了,他们看到这个图都吓一跳,简单的几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:这么复杂啊,这么多功能。如果只有底下的人知道,领导不知道,干活的人又白辛苦了。

改进措施:
  1. 完善测试流程:
    主要对测试的功能点、测试的覆盖面再做一次整理;尤其是经常用的功能、领导关心的功能(是不是有点太功利了,谁让领导具有一票否决权)
  2. 测试人员的测试工作进行量化:
    将测试人员每周测试了多少系统、测试了多少版本、发现了多少bug进行统计,这样一来可以监督测试人员的工作,二来也让领导知道一下测试的工作进展、测试的工作量,要知道测试人员不是只对某个产品进行测试,公司目前可以算上产品的数量是测试人员数倍都不止,不把这个列出来,领导只看到有问题的产品,而完好的产品看不到(运行正常没有事情,没有人反映问题,领导甚至把这个产品给忘了),对整个部门的工作评价也是不利的;
  3. 对每个产品进行错误统计:
    由于开发人员的因素,有些产品质量一直很好,有些产品反反复复的次数占多数,不仅占用测试人员的时间,而且开发小组本身的工作效率也提不高。通过这个统计,把每个产品的质量进行统计,作为对产品组的一个考评依据。
  4. 对测试要树立一个评价体系:
    这个是最难的,如果按照bug率来进行统计,如何统计bug率?按照功能模块来限定bug数量,大功能点和小功能点包含的强度不一样的,按照代码行bug数量来统计,现在的系统泥中有我,我中有你,还真是一件麻烦事。上网看一下测试理论是怎么养的,别人是如何进行评价的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